信息来源:沛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5-04-17
浏览 次
春意盎然的四月,走进张寨镇陈油坊村葡萄园研学基地,日光温室里葡萄藤蔓缠绕,青果初挂;大棚架下,水果萝卜、荠菜郁郁葱葱。
近年来,陈油坊村依托葡萄特色产业探索“农业+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模式,构建集采摘体验、劳动实践、非遗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平台,不仅让“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更成为我县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
立体农业织就“四季采摘网”
“在原有品种基础上,今年新引进了泽山早香红、天工墨玉等5个新品种,成熟期集中在4至12月份,再加上果蔬套种,游客全年都能体验到‘现摘现尝’的田园乐趣。”基地负责人聂建军告诉记者。
陈油坊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近年来,该村创新“立体农业”模式,在葡萄架下套种萝卜、荠菜等时令蔬菜,形成“上挂葡萄、下生果蔬”的复合种植模式。同时,通过温室大棚调控和品种优化,实现鲜食葡萄长达9个月的供应期,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限制,让“四季采摘”成为现实。
沉浸课堂解锁“萄园研学经”
作为“江苏省葡萄产业游学基地”和“徐州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校外教育基地”,陈油坊葡萄园研学基地不仅是果园,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
在这里,学生可以观察葡萄生长、学习农耕知识,体验叶雕、蜡染等非遗手作,还能在农家地锅区生火做饭,感受乡土生活的烟火气。基地精心设计了20余项特色课程,涵盖农业科普、劳动实践、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让研学游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深度体验。
“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种葡萄,更要让他们懂得‘一粒葡萄’背后的自然规律和劳动价值。”聂建军说。
红绿融合走出“振兴发展路”
如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陈油坊村探索出了一条“红绿融合”的发展新路。一方面,依托万亩葡萄产业园,打造集种植、采摘、观光、农家乐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另一方面,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将沛县革命摇篮——青墩寺小学纳入研学路线,形成“红色教育+绿色产业”的特色游学模式。
目前,基地全年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带动周边李庙、唐楼等村协同发展,形成区域联动效应。下一步,基地将围绕“农业+旅游”模式,进一步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助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张熙然 冀友元 鞠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