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15
浏览 次
前不久,云南省保山市委书记杨军走上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直播讲台,以《守护东河》为题,为广大师生全面生动地阐释了2021年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曝光后,全市上下坚持一条心一盘棋,以政治过硬、立场过硬、品质过硬、能力过硬、意志过硬,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综合治理,实现从整治“东河之乱”到推动“东河之治”再到打造“东河之美”的生动实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2021年东河沙坝国控断面、叠水河桥省控断面、石龙坪断面水质分别为Ⅲ类、Ⅴ类、Ⅴ类,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2022年3个断面水质分别为Ⅱ类、Ⅳ类、Ⅳ类,较2021年均提升1个类别,水质明显好转。2023年沙坝国控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叠水河桥省控断面、石龙坪断面水质保持Ⅳ类,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精准溯源找准病灶,科学制定整改措施
东河是怒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保山市隆阳区东北部,隆阳区境内全长95.4公里,流域面积1481平方公里,流经13个乡镇(街道),189个行政村,居住总人口63.04万人,被誉为保山的“母亲河”。
2021年4月7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隆阳区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每天约4.5万吨污水直排“母亲河”东河,致使东河成为纳污河,自2018年以来水质持续恶化为劣Ⅴ类。
东河污染问题被中央督察组作为典型案例公开通报,云南省纪委监委连续推出《东河之问》系列节目,“母亲河”沦为纳污河暴露的严重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保山市委、市政府对中央督察组指出的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坚决扛起流域综合治理政治责任,深刻汲取教训,迅速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市、区工作专班,紧盯中央督察组指出的“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大量污水直排东河,水环境形势严峻、水质指标持续恶化”等问题,举全市之力抓实东河污染问题整改工作。
整改期间,保山市坚决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东河治理提出的“坚持系统治理、完善管网连接、治理工业废水、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完善台账资料”5个方面明确要求,在云南省联合督导组、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的督导帮扶下,针对城区上游来水基本保持Ⅱ类水质、城区下游监测断面水质恶化为劣Ⅴ类这一现象,组织精干技术力量对东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开展全面排查,切实找准了东河存在的“水资源匮乏、污染超负荷、生态空间不足”三大“病源”。在精准溯源、全面摸清东河流域污染治理底数基础上,保山市精心编制《保山市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整改目标任务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水质达标、清淤、排污、防洪、岸线管控、面源治理等专项技术方案。
《总体方案》提出 “严格依法依规治理、提高截污及处理能力、严格清淤控源、加强节水利用、联动搞活水体、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6个方面42项具体整改措施。这份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时间表、路线图,为保山抓紧抓实抓细东河污染问题整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攻坚克难补短板,全力削减污染负荷
保山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东河污染问题整改对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绝不能见子打子满足突击完成重点任务,必须立足实际举一反三,突出水岸同治、“三源”齐控、建管并重,有序打出系列“组合拳”,切实增强工作效能,持续推动东河系统、科学、长效治理。
为确保东河污染治理工作落地落实,保山市在政府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总投资59.4亿元启动实施了15个重点项目。
“推进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提标、实施城市主干道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模块化推进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是中心城市污水治理最重要的三项任务……”隆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杨春介绍,隆阳区坚持“厂(污水处理厂)—网(污水管网)—河(城市水体)”综合提升改造,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夜以继日抢进度、赶工期,加快弥补截污治污短板弱项。
目前,保山中心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提升到12.8万吨每日。完成56条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227个板块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雨污管网改造,完善建设管网221.05公里。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从2021年8—11月的40.99mg/L提升至目前的85.09mg/L,排放标准为一级A标。建成一体化设备20个、应急终端6套,对不具备集中收处条件区域的污水进行分散处理。园区配套建设截污管网47.29公里,实现园区管网有效连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上营社区过去没有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长期直排进入水沟。村口大桥头四季水流又黑又臭,即使沟渠被盖上彩钢瓦后村民进出都得捏住鼻子走。开展治理后大桥头再现清流,社区居民大喜过望,以前家门口污水横流的村民杨水波新装修的农家乐很快就要开业了……”隆阳区永昌街道上营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洪对这次大规模改造城中村雨污管网非常满意。
在推进东河流域农村截污治污方面,保山市抓实311个自然村截污管网建设,铺设管网1017.14公里。减少大水大肥作物种植面积9957亩,增加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38079亩,农药、化肥施用量持续降低。东河流域31064户畜禽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36%,不符合选址要求的养殖活动已有序退出管控范围。
一系列强有力截污治污措施落地落实,有效削减了东河入河污染负荷,为流域水质改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民动员固根基,务求增强治污后劲
近3年来,保山市从一条河的环境污染问题入手,延伸拓展到区域综合治理、全面治理、全域治理,通过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发挥流域干部群众参与环境管理作用、压实河长制责任等措施,倾力推进东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走深走实,为东河污染治理提质增效夯实根基、增强后劲。
保山市已分类整治东河干支流沿线排放口2513个。累计开展监管执法1023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件,罚款1450万元。累计巡查发现并整改问题728个。20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对552个办公区和260个住宿区进行院内雨污分流改造。78774户农户自筹资金对户内厕所、厨房、洗衣、洗澡排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着眼完善东河治理长效管护机制,保山市通过部门及分管领导挂钩东河干支流、乡镇(街道)领导包村包组、干部包组包户巩固治理成效。坚持开展“东河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和冬春修水利“大会战”。充分发挥基层自治优势,将东河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隆阳区河图街道河村社区宋家坝横跨东河的大桥上,“共同行动起来,让东河流域岸更清、流更畅、水更清”的宣传标语十分醒目,村口院墙上的《河村社区居民公约》对污水排放、垃圾收集处理、河长制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对违规行为罚金数额。进入社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大街小巷见不到垃圾、污水的踪影,穿村而过的河图中沟水流清澈见底。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明彦介绍,保山市和隆阳区持之以恒、克难攻坚,采取“镇村截污治理+城市雨污分流”“集中处理+分散处理”“清淤+控源”“补水+节水”“众管+长治”等强有力举措,全力推进东河流域系统治理、科学治理,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2021-2023年度东河污染问题整改目标已按期实现。
如今,隆阳区红花河、大小桥河、易畴河3条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整个东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群众对整改满意度显著提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与日俱增。保山市坚持系统治理思路,下好治河、治水、治城、治村“一盘棋”,变“一河之治”为“流域之治”,推动“东河之治”迈向“东河之美”步伐正越走越稳。(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