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09
浏览 次
1、问题导向,补齐短板
聚焦污水处理达标增效,建设老城区红光路片区、新城区北部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力争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达到200mg/L,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65%以上。突出污水源头收集和污染源头管控。按照排水走向,将城镇建成区范围内划区域、分年度集中整治,做一片成一片,系统谋划解决城镇市政管网、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小街小巷、小散乱排水户等雨污混流问题。解决汛期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污水入河、易淹易涝等问题。
2、系统推进,科学实施
按照全覆盖、全分离、全收集的要求,做到晴天雨水管网不流水、雨天污水管网流量不增加的整治目标。强化问题排查分析,对不同地块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做到不留死角、应改尽改、应接尽接。注重排水支管的搭接,打通污水收集的“最后一米”,打造排水通道,提升排涝能力。逐年逐片逐步实施,避免工程遍地开花影响群众出行,科学安排施工时段,最大程度避免作业噪音扰民。合理规划外网封闭路线,解决群众和车辆通行问题。
3、质量优先,强化监督
设计和施工紧密衔接,设计单位采用机器人等管道检测技术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管网内部检测排查。施工复杂工作面采用人工探挖方式施工,对现场工程师提出的改进、优化意见,设计方及时解决或采纳,使施工更加科学合理。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格要求材料送检,沟槽开挖、垫层、回填等主要隐蔽工程必须由监理单位现场测量、检验,现场留有影像资料,审计部门跟踪审计。根据适用性选材,既能满足需求,又不因标准过高造成投资浪费。
4、政府主导,合力推进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属地负责制,建立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县水务局牵头抓总,县城管局、属地街道、社区和物业密切配合,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和群众发动等工作,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供电、通信、供暖、供气等管线单位明确专人,现场协同处理管线路径及管线入地等工作,确保施工安全,避免二次开挖造成损失。坚持广泛宣传和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事前广泛宣传发动,主管单位与街道、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赢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事中及时回应诉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措施管控,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5、近远结合,标本兼治
坚持工程建设与日常管理两手齐抓,强化政策配套和机制创新,做到科学整治、规范建设、长效管理、标本兼治。目前市政主管网已经委托社会化管护,管护质效明显提升。各单位庭院、小区依托物业、街道进行管护,管护质量还有待提升。工程建设完成后,绘制雨污分流改造竣工图,竣工验收后分别移交县水务局、社区、物业存档备案。城管、水务、属地等部门制定小区、商业街等雨污管网管理制度,责成物业单位做好日常管护,确保建成管网可持续发挥工程效益。同时,向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借鉴,探索谋划全域管网统一管理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