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 次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沛县企业以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正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近日,记者采访时发现,通过智能化装备升级、绿色能源应用等创新实践,华之瑜新材料与金虹钢铁不仅实现生产效率跃升,更让传统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纺织车间“无人化”革命:万锭用工锐减70%
走进江苏华之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卓郎清梳联、瑞士立达并条机等国际顶尖设备有序运转,一袋袋棉花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等工序,变成一筒筒高品质纱线。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偌大的车间里,工人却寥寥无几。
这个总投资10.5亿元的项目,通过15万锭紧密赛络纺和14台涡流纺的智能化改造,现在万锭用工降至18人,降幅达70%,年产能提升到4万吨高端纱线。
“数字化不仅改变生产方式,更重塑产业竞争力。”总经理欧阳成介绍,企业通过建设12MW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综合能耗下降10%,生产效率提升20%。今年上半年已实现产值1.8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产值将达8亿元。据悉,企业明年将再投1.6亿元扩大5万锭产能,持续引领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钢铁冶炼“绿色智变”:每百万吨省料1.2万吨
在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智能化改造同样带来惊喜。新建的130吨节能电弧炉搭配废钢预热系统,让传统高耗能冶炼焕发新生。
“现在吨钢出材率达到94.2%,每生产百万吨钢材就能少用1.2万吨废钢。”集团董事长罗长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吨钢电耗下降100度,综合能耗降低22%,吨钢成本减少约10%,具备年产100万吨钢、200万吨轧钢的生产能力。
企业还配套建设了85MW分布式光伏和150MW/300MWh储能系统,清洁绿色能源替代比例达50%,全年可减少碳排放4.7万吨。这些实实在在的环保效益,让企业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环保投入正在转化为真金白银。”罗长永说。
华之瑜与金虹钢铁的生动实践,正是沛县以“智改数转网联”战略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与有力印证。
近年来,沛县立足制造业基础优势,将“智改数转网联”作为核心战略引擎,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系统化、全方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标杆培育、服务支撑等多措并举,着力打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随着这些标杆项目的落地见效及其示范效应的加速释放,未来,沛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内生动能将持续增强,发展质效会显著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